二十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介绍
2024-08-21 11:38:17
什么是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中医特色突出,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且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安全可靠的中医诊疗技术,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
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三楼开设中医科,目前开展20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主要项目介绍如下: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定义,是通过对耳廓的有关部位进行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功效:美容、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
中药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
功效:对肌肉劳损、扭挫伤等有较高疗效。
电针
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分为:1.连续波2.断续波,以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凡用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症均可用电针治疗。
功效:对癫痫、神经官能症、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胃肠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疗效较好。在针刺麻醉手术中,电针更有独特的优点。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功效:调整阴阳,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埋线疗法
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功效: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物理疗法),也是中医的一个独特的疗法。小儿推拿用于学龄前儿童(0-6岁)效果最好,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对婴幼儿斜颈、伤食、呕吐、便秘、腹泻等效果好。
拔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拔罐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针刺
中医中的针灸疗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达107种。
红外线治疗
红外线治疗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穿透人体皮肤,使肌肉、皮下组织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式,它具有加速血液流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松弛及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组织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拉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主要是腰3、4、5,骶1间隙。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利用现代电脑技术编程,实现了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开穴的自动计算,达到任意时间查询。利用电极片代替毫针,真实模拟针灸的各种技法,配合病症辩证分型及针灸处方进行治疗,调理人体内环境,平衡阴阳,打通经络治疗疾病。
适用于失眠、眩晕、头痛、中风、便秘、哮喘、慢性咽炎等。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放血疗法并不是简单的出血,且并非适合每个人。它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放血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拔罐使用,对于治疗痤疮、关节痛和上火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平衡罐
平衡火罐法是拔罐疗法的一种,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神经传导学说为途径,以自身平衡为核心,运用不同的拔罐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自然平衡疗法。适用于:风湿痹证、外感风寒等。
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过程中加上艾灸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刺的同时有温热刺激,可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而且还可以缓解疲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关节酸痛、麻木不仁、胃脘痛、便溏腹胀、腹痛、腹泻等。
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夏季“三伏天”期间选用具有“辛温、散寒、通络”等功能的药物,依据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穴位贴敷,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适用于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胃脘痛(慢性胃炎)、肠炎。
皮肤针
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等,是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用多支短针集束浅刺人体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因其刺激轻微,仅及皮肤,又名小儿针。使用时以腕力弹扣刺激部位。由《灵枢·官针》半刺、浮刺、毛刺、扬刺等浅刺法发展而来,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适用于斑秃、神经性皮炎、痤疮等。
麦粒灸
麦粒灸又称米粒灸,是将艾绒搓至米粒大小,直接放于经络腧穴上燃烧,燃至病人觉灼热时取下,每个穴位灸3-9壮,以达到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目的。麦粒灸的优势:1、作用位置精确,起到温经和通经的双重作用,疗效直接;2、相较于艾条温和灸,刺激性更强,渗透效果好,灸感强烈持久;3、相较于针刺,痛苦感更小;4、艾灸时间短,灸量小,不易引动相火。适用于各种虚证、寒证、免疫力低下者。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利用仪器产生的直流电,通过皮肤给药的治疗方式,将特定的中药通过专用理疗电极片直接从皮肤定向地直透到相应穴位,获得药物与穴位双重治疗效果的一种操作方法,达到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通络、消炎镇痛的治疗目的。主要针对肢体麻木、发凉以及有颈肩腰腿疼痛等不适症状。此法具有绿色安全,简便无痛的作用,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和肝肾的刺激。
岐黄灸
岐黄灸使用艾条的热疗作用,作用于穴位,传导至经络,通过经络传导通路将病灶传输开,达到治疗效果。与传统艾条灸相比,岐黄灸能滤烟无空气污染,安全防烫伤,使用方便。
功效:活血止痛,温阳补气。
内容来源| 城南卫生院公众号